一是建立扶贫机制,推动工作落实。成立了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、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、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领导小组,具体负责工作的组织、指导、协调、督查等具体事务。全区各学校也制定了实施方案,成立了工作小组,层层分解任务,形成上下联动、内外协调的工作格局。2017年,区教育局和各学校多次实地走访,联系村居及贫困户,深入了解实际困难和需求,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,力求各项要求落到实处。
二是贫困精准识别,减免学生费用。做好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和高中学费工作。为188名贫困幼儿免除保教费64.12万元;为232名贫困高中生免除高中学费31.2万元。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补助生活费、交通费工作。办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补助费1270人,其中高等教育176人、高职35人、中职171人、普通高中158人、义务教育730人,共计发放生活费、补助高等教育学费423.96万元。做好高等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优先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,2017年共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405人,发放助学贷款1097万元,有效解决了贫困大学生上学难问题。
三是补充师资队伍,优化队伍结构。2017年,公开招考138名教师,进一步充实了全区教师队伍,特别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力量。深化教师“县管校聘”改革,采取校内竞聘、跨校竞聘、支教交流等方式,全力支持农村学校,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,全区支教交流教师达138名。创新实施机关干部与学校负责人纵向交流制度、学校班子成员横向交流制度,年内1名机关干部担任学校校长,8名学校干部校际交流,形成了人才交流机制,增强内部发展活力。
四是城乡联建共建,均衡优质发展。科学规划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、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开展精准对接,结成帮扶共建单位,今年下半年,建立了岚山区实验中学与中楼镇初级中学、安东卫街道明珠路小学与巨峰镇大坡小学等15对学校结盟,安排教师跨校走教和支教,通过师徒结对、跟岗培训、共建名师工作室等措施,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水平。积极推进教研一体化,结对学校统筹开展集体备课、听评课、教学研讨活动,利用“互联网+”模式推进课程教学改革,探索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校本化,校本课程特色化,构建满足学生选择需要的课程体系,努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。 (岚山区教育局)